第237章 何民丰悟了1(2 / 2)
四个月前的新加坡樟宜机场,何民丰还看不懂这些门道。
彼时他刚轮岗到计划部门,正对着满屏跳动的数字发懵。
“小何,过来看这个。”左梦安在贵宾室的白板上画着时间轴,“供应链计划不是做数学题,这是用数据编织未来。”
如果左总不展开讲,何民丰真觉得对方是在说天书。
此刻他闻着雪茄混着海南鸡饭的香气,看左总用红笔圈住马来西亚暴雨预警:“柔佛州的注塑厂停工三天,意味着槟城组装线会在72小时后断供。”
蓝笔又指向越南的船期,“把模具紧急空运到胡志明市,让三号厂提前启动b方案。”
当夜何民丰在万豪酒店套房里盯着天花板发呆,这会儿好像才终于明白陈默说的“杠杆率”。
左总一个决策撬动着二十三家工厂、八万多名工人、价值九位数的物料流动。
这种震撼在轮岗到采购中心时达到顶峰。
何民丰跟着资深采购经理拜访东莞连接器厂商,看着对方董事长亲自演示新研发的防水USb接口。
“左总说过,要把供应商当老婆养。”经理在回程车上传授心得,“去年他们现金流紧张,我们提前支付了六千万货款。”
经理看何民丰一脸懵逼,笑呵呵的又说道,“其实这也是咱们郑总的核心思维,要给上下游留够利润。”
何民丰虽然不懂为什么,但他觉得很牛逼就是了。
晚上回家便打电话问陈默,咱们郑总格局这么大的吗?
陈默回忆了一下,说道,“确实有这么个事。是前几年郑总在华兴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。他以都江堰治水理念「深淘滩,低作堰」为喻,提出企业应节制自身利润欲望,通过让利上下游实现产业链整体强健。原话是:低作堰,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,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,多一些让利给客户,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。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。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,就是华兴生存之本。”
还在何民丰感慨的时候,突然听见陈默幽幽地问道,“听说你昨天在和供应商的会议上睡着了?”
“师傅!那是时差还没倒过来...”
“左总最讨厌找借口的人。”陈默的声音混着蓉城研究所的风声,“错就是错,认错和道歉就可以了。”
...
当何民丰一个月后再次供应链计划中心时,墙上投影着全球物料需求的实时数据。
何民丰的办公桌上堆着二十七个国家的月度需求预测表,Excel文件里的函数公式比他当年写的代码还复杂。
计划部长老王扔给他一份德国工厂的产能分析报告:“小何,左总说你懂技术,看看怎么把这些数据塞进咱们的新计划系统。”
他花了三天时间比对新旧系统的数据字段,发现德国工厂的产能单位是“标准工时”,而新系统默认“机器工时”,这个细微差异导致需求预测偏差15%。
在周例会上,当德国同事用蹩脚的英语强调“我们一直用标准工时”时,何民丰调出两个系统的底层数据模型。
用中英文双语解释兼容性方案,最后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图:“就像给齿轮上润滑油,我们需要在接口处增加转换模块。”
左梦安笑着敲了敲会议室的玻璃:“小何,把你的方案写成技术白皮书,抄送全球计划中心。”